综述

  • 我国海洋细菌新物种鉴定与资源研发进展

    穆大帅;卢德臣;郑维爽;陈冠军;杜宗军;

    近年来国际上对海洋微生物资源的发掘方兴未艾。本文综述了2000年以来我国在海洋细菌新物种鉴定与资源研发方面的进展,统计分析了国内相关单位海洋细菌新物种鉴定发表的数量及多样性,介绍了国内相关科研机构在海洋细菌系统学方面的工作进展,以及国内海洋微生物资源保藏与开发现状。比较了世界范围内海洋细菌系统学研究进展,并探讨了海洋细菌分离培养的主要方法,最后小结了我国海洋细菌资源研究领域存在的问题及未来发展的前景,为其进一步研发利用提供参考。

    2017年06期 v.39;No.158 391-3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96K]
    [下载次数:2309 ]
  • 细菌SGNH家族水解酶的研究进展

    霍颖异;戎振;许学伟;

    SGNH水解酶家族是一类在四个保守序列区上具有严格保守催化残基Ser、Gly、Asn和His的水解酶,该家族水解酶广泛存在于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中。细菌来源的SGNH水解酶家族具有来源广泛、功能多样且催化机制独特等特点,在细菌致病性、碳源代谢和天然产物合成等方面发挥重要生物学功能,在医药、化工、生物燃料和环境修复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潜力。本文从氨基酸序列、蛋白结构特征、酶学催化机制、细菌生理功能及应用领域等方面对细菌来源的SGNH水解酶家族成员进行综述。

    2017年06期 v.39;No.158 398-4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97K]
    [下载次数:305 ]
  • 海洋微生物裂解二甲基巯基丙酸内盐(DMSP)的酶促催化机制

    王鹏;曹海岩;李春阳;陈秀兰;

    二甲基巯基丙酸内盐(dimethylsulfoniopropionate,DMSP)是全球硫循环和碳循环的重要载体物质。海洋浮游植物、大型藻类和临海被子植物是DMSP的主要生产者。每年DMSP的产量可以达到1×10~9吨。在北大西洋表面的某些区域,DMSP的产量可以达到碳固定总量的10%。微生物介导的DMSP的裂解是全球硫循环和碳循环的重要步骤。目前,8种参与裂解DMSP的DMSP裂解酶已被报道。在已发现的8种DMSP裂解酶中,3种DMSP裂解酶的催化机制得到了研究和阐明。本文根据国内外研究成果,主要对DMSP裂解过程的酶促催化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认为在今后工作中需要继续发现新的DMSP裂解酶,并进一步揭示海洋微生物裂解DMSP的分子机制。

    2017年06期 v.39;No.158 406-4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25K]
    [下载次数:405 ]
  • 海洋微生物群体感应与群体感应淬灭的开发利用

    王岩;于雅萌;张静静;张晓华;

    群体感应与感应淬灭在微生物中普遍存在,群体感应通过调控基因表达赋予细菌有益或有害的特性,这些特性与人类健康、农业及水产养殖等领域密切相关。群体感应现象首先发现于海洋环境,近几年海洋采样等相关技术的发展,极大促进了海洋微生物的群体感应与淬灭研究的快速发展。本文对细菌及典型真菌的群体感应作用机制、信号分子的多样性以及其与细菌致病性的相关性进行了阐述,对群体感应淬灭的机制与意义、淬灭因子多样性以及相关酶资源的发掘也进行了分析和展望。

    2017年06期 v.39;No.158 413-4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6K]
    [下载次数:916 ]

研究报告

  • 印度洋深海沉积物石油烃降解菌分离、鉴定与多样性分析

    杨洋;邵宗泽;

    烃类物质在海洋环境中广泛分布,深海可能含有特殊的烃降解微生物。本研究通过对西南印度洋中脊与印度洋中部深海沉积物中石油降解菌的富集培养和分离鉴定,从6个站点的样品中共分离得到800株菌,通过BOX-PCR去重复菌株后,对其中183株菌进行了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发现这些菌分属于23个属;其中,γ-变形菌纲的食烷菌属(Alcanivorax)和放线菌纲的微杆菌属(Microbacterium)占优势。此外,还发现了食烷菌属2个潜在的新种、假海栖菌属(Pseudooceanicola)1个潜在新种。高通量测序结果证明,富集菌群中γ-变形菌纲是优势菌,主要包括食烷菌属、盐单胞菌属(Halomonas)、海杆菌属(Marinobacter)等。结合可培养菌与高通量测序结果,食烷菌属、盐单胞菌属、海杆菌属、交替假单胞菌(Pseudoalteromonas)、海源菌属(Idiomarina)与微杆菌属(Microbacterium)是沉积物样品中常见的石油烃降解菌,迪茨氏菌属(Dietzia)、红球菌属(Rhodococcus),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赤杆菌属(Erythrobacter)与副球菌属(Paracoccus)等可能也参与了烃的降解。

    2017年06期 v.39;No.158 423-4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50K]
    [下载次数:492 ]
  • 嗜热地芽胞杆菌(Geobacillus kaustophilus)DY115普鲁兰酶基因的克隆、表达和酶学性质

    陈逍遥;董彬彬;周梅先;

    采用基因工程方法对嗜热地芽胞杆菌(Geobacillus kaustophilus)DY115的普鲁兰酶基因pulA在大肠杆菌中进行了克隆表达。该基因ORF全长为2 157bp,编码718个氨基酸。重组PulA在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BL21(DE3)中能够有效表达,经Ni-Sepharose亲和层析获得纯化的重组PulA蛋白。PulA最适作用温度为70℃,最适pH为8.0,在65℃和碱性条件下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K~+和Mn~(2+)对PulA活性有明显促进作用,Cu~(2+)和Zn~(2+)则强烈抑制PulA活性;PulA对普鲁兰糖水解能力最强,且其水解支链淀粉和糯米淀粉的能力明显高于直链淀粉;PulA可水解普鲁兰糖的α-(1,6)糖苷键生成麦芽三糖,属于I型普鲁兰酶。这是首次对来源于地芽胞杆菌属(Geobacillus)的高温碱性普鲁兰酶进行报道,由于PulA具有较好的水解淀粉支链的能力,因此其在淀粉加工业以及洗涤业上应用前景良好。

    2017年06期 v.39;No.158 434-4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0K]
    [下载次数:145 ]
  • 海洋着色菌YL28对含沉积物的海水养殖水体氮污染去除效应的研究

    周广静;张晓波;朱笔通;赵春贵;杨素萍;

    用含有沉积物的氮化物污染实际水体作为测定体系,通过测定水体无机三态氮、总氮、COD、pH以及沉积物总氮、COD和对4种代谢酶活性的动力学过程的监测,评价了一株不产氧光合细菌——海洋着色菌(Marichromatium gracile)YL28对海水实际养殖水体脱氮效应。结果表明:水体本身具有一定的自净作用;与对照组相比,YL28组水体氨氮、亚硝氮、硝氮、沉积物总氮和COD的残留率明显降低(P<0.05),在6~10d内水体COD明显升高,水体总氮和pH未见显著差异。处理过程中,在特定的时间范围内,转化酶、蛋白酶、脲酶和脱氢酶活性明显升高(P<0.05),与沉积物总氮和COD去除规律相吻合。由此可见,添加YL28对污染海水养殖水体中无机三态氮、沉积物有机氮化物和有机碳化物具有明显的去除作用,本研究为海水养殖微生态水质修复剂的开发和应用奠定基础。

    2017年06期 v.39;No.158 441-4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8K]
    [下载次数:265 ]
  • 枯草芽胞杆菌发酵玉米秸秆后对家蝇的饲养效果

    李志豪;漆学伟;刘颖;陈振中;牛长缨;

    作物秸秆是重要的农业资源,为有效利用作物秸秆,本文利用枯草芽胞杆菌发酵玉米秸秆,配制成人工饲料来饲养家蝇。从菌液加入量和发酵天数来考察对家蝇饲养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枯草芽胞杆菌菌液加入量为3 mL(3.2×10~(11)cfu/mL),发酵天数3d时对家蝇饲养效果较好,幼虫质量为16.91g,与不加菌液的对照组(13.30g)相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经过枯草芽胞杆菌发酵和家蝇幼虫处理后,玉米秸秆的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的绝对含量都显著降低(P<0.05)。经过家蝇取食后的饲料残渣,经检测,有机质等均达到国家标准。最优家蝇饲料配方为:枯草芽胞杆菌菌液加入量3mL(3.2×10~(11) cfu/mL),发酵天数3d,玉米秸秆和麦麸各125g,每250g饲料添加初孵幼虫200mg。本研究利用枯草芽胞杆菌发酵玉米秸秆,提高其营养价值,并进一步饲养家蝇,为秸秆的资源化利用和家蝇规模化饲养奠定了基础。

    2017年06期 v.39;No.158 448-4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3K]
    [下载次数:172 ]
  • 脯氨酸参与植物开花信号转导途径

    王翠平;严莉;乔改霞;刘静;李健;

    作为一种渗透调节物质,人们对脯氨酸已经有了很多的研究,然而脯氨酸在生命体生长发育中的作用还知之甚少。为了研究脯氨酸在生长发育中的作用,筛选得到了拟南芥的脯氨酸抗性突变体kao2。突变体在不同浓度脯氨酸培养基上均表现出抗性,但是突变体中脯氨酸的吸收没有显著变化,降解关键基因表达也没有增多。Tail-PCR进行突变基因克隆的结果表明,T-DNA插入位点位于AtKAO2(At2g32440)的第一个外显子,且插入导致AtKAO2基因不再表达。拟南芥突变体库中订购的kao2-2同样表现出脯氨酸抗性表型。此外,kao2表现出胁迫敏感表型。kao2表现出明显的晚花表型,并且赤霉素的添加能够部分挽救晚花表型。而kao2突变体中开花抑制因子FLC表达升高,而开花促进基因FT的表达降低。研究在脯氨酸与开花信号转导途径之间建立了联系,为脯氨酸对开花途径的信号作用提供了新的证据,为以后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材料。

    2017年06期 v.39;No.158 455-4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92K]
    [下载次数:244 ]
  • 响应面分析优化L-色氨酸清液发酵培养基

    杨梦晨;户红通;刘子强;陈宁;徐庆阳;

    L-色氨酸是八种必需氨基酸之一,随着L-色氨酸应用市场的不断扩大,进行发酵法生产L-色氨酸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了提高L-色氨酸产量,本文利用响应面分析法对L-色氨酸清液发酵培养基进行优化。利用优化培养基进行发酵,考察清液发酵对L-色氨酸发酵过程中生物量、L-色氨酸产量、副产物生成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优化条件下利用清液发酵培养基发酵,乙酸含量与原工艺相比降低了(6.75±1.26)%,L-色氨酸产量提高了(16.54±1.15)%,实验值与响应面分析预测值基本相符。

    2017年06期 v.39;No.158 464-4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89K]
    [下载次数:236 ]

封面图片介绍

  • 深海热液区化能自养生态系统

    邵宗泽;

    <正>深海热液区(水深700~5 000m)常出现于地壳板块交界的洋中脊、俯冲带、弧后盆地和热点火山。目前世界范围内已发现600多个深海热液区。1977年,美国"阿尔文"号载人深潜器首次在东太平洋海隆深海海底发现了热液喷口(hydrothermal vent),意外地发现热液口周围栖息着管状蠕虫等独特物种,且生物密度极高~([1])。

    2017年06期 v.39;No.158 4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K]
    [下载次数:552 ]

总目次

  • 致谢

    <正>《生物资源》编辑部对客座主编邵宗泽研究员、杨素萍教授主持的2017年"海洋生物资源"学术专辑,得以顺利出版,致以特别的感谢!《生物资源》2016年4月获批更名,2017年以双月刊刊期正式出版。为顺利实现本刊面向生物资源领域学术交流与产业发展报道优秀学术成果与动态,成为具有较高影响度的学术期刊,本刊积极依靠专家学者参与办刊,以编委作为客座主编牵头开展系列学术专辑出版。

    2017年06期 v.39;No.158 4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K]
    [下载次数:18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