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

  • 忍冬属药用植物资源、活性成分及功能基因研究进展

    李玉凤;庞晓慧;罗红梅;何柳;

    忍冬属(Lonicera Linn.)药用植物在中国具有悠久的药用历史,其中忍冬(Lonicera japonica Thunb.)为代表性物种,其抗菌、抗病毒和抗炎活性显著,临床上主要用于清热解毒与驱散风热。综述了中国常用8种忍冬属药用植物:忍冬、大花忍冬(L. macrantha,包含灰毡毛忍冬(L. macranthoides)和黄褐毛忍冬(L. fulvotomentosa))、红腺忍冬(学名:菰腺忍冬,L.hypoglauca)、华南忍冬(L. confuse)、细毡毛忍冬(L. similis)、淡红忍冬(L. acuminata)、岩生忍冬(L. rupicola)和蓝果忍冬(L.caerulea)的研究进展,涵盖形态特征、地理分布、化学成分及其生物合成基因功能,以期为深入研究、合理利用和评价忍冬属药用植物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2025年03期 v.47;No.203 213-2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1K]
    [下载次数:278 ]
  • 钩藤质量标准历史沿革与质控技术研究进展

    冀晓雯;翟勇进;栗平;钟晟哲;李玉琼;梁文静;杨翠红;覃雅;张占江;付金娥;韦树根;万凌云;

    钩藤是典型的多基原药材,其质量评价是保障临床用药有效性和安全性的重要环节。对钩藤国内外质量标准和炮制规范进行总结,并综述了近年来钩藤质量控制技术的研究进展,以期为钩藤质量标准的提升和多基原药材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目前钩藤主要通过性状、显微、薄层色谱3方面进行真伪鉴别,通过水分、灰分、浸出物等进行杂质和有效成分的控制。各省市钩藤饮片炮制的基本步骤为净制、切制和干燥,饮片质控指标与药材的基本一致。钩藤质量控制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是多基原药材的质量差异和含量测定的缺失,未来其发展将侧重于保障药材质量的一致性和安全性,聚焦于基原的精准鉴别、不同基原药材临床有效性的验证、多指标成分定量分析方法的建立以及安全性指标的完善等多个方面。

    2025年03期 v.47;No.203 222-2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0K]
    [下载次数:0 ]
  • 藏药翼首草化学成分及其生物学功能研究进展

    何旭霞;孙桂鸿;郭明雄;

    藏药翼首草作为一种藏医药中的常用药材,其药理活性十分广泛,在许多藏药复方中发挥作用,而现代研究发现,藏药翼首草的主要化学成分具有不同的药理作用,具备较好的发展前景。通过查阅国内外翼首草相关文献,较为详细地综述了藏药翼首草的主要生物学功能,同时也总结了翼首草的主要化学物质及其相应药理作用,以期为今后的藏药翼首草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翼首草的主要化学成分包括环烯醚萜类化合物、黄酮类、三萜类化合物以及苯丙素类化合物等,这些化合物具有多种不同的药理活性,如抗炎镇痛、免疫调节、抗病毒、抗衰老、抗心血管疾病、抗癌及调控血糖血脂等多种药理作用,可以在人类疾病治疗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2025年03期 v.47;No.203 234-2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1K]
    [下载次数:123 ]
  • 木瓜的健康声称研究进展

    葛月宾;袁张垚玉;张明真;万松彤;孙航;向莉;陈盛虎;

    木瓜为蔷薇科(Rosaceae)多年生落叶木本植物贴梗海棠的果实,作为药食同源资源,在药用、食用及保健领域具有重要价值。该研究综述了木瓜中萜类、有机酸类、黄酮类等活性成分及其抗炎、祛风湿、降尿酸等生理活性的研究进展,并对其健康声称及安全性进行总结。通过文献梳理与分析,木瓜在调理脾胃、消食、生津止渴等方面展现出积极作用,提出木瓜的健康声称建议为:有助于降低尿酸水平和调节免疫功能,为木瓜药用及食疗价值提供参考,有望促进木瓜产品的研发和应用拓展,助力挖掘其健康益处,推动药食同源资源规范化发展。。

    2025年03期 v.47;No.203 242-2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8K]
    [下载次数:1 ]

研究报告

  • 适宜北方温室栽培的铁皮石斛优质种源评价

    李虹阳;黄雨倩;李欣;胡青;任建武;

    品种选育工作对铁皮石斛产业提质增效具有基础性支撑作用和促进作用。本研究系统地检测了6个铁皮石斛优质种源的品相性状(生物学特性)、品质性状(有效成分的含量)和区域适应性(抗逆特性),进行不同地理种源种间差异比较,运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优良品种筛选体系。结果表明,铁皮石斛不同种质茎部成分存在差异:R1种质呈现最高多糖积累量(30.41%),R2种质具备最大甘露糖含量(25.47%)而R5种质粗纤维含量(8.21%)显著高于其他种源。在冬季自然低温条件下,R6种质表现出最优抗逆性,其冻害指数仅6.19,单丛萌发新芽数达8个,显示较强生态适应性。通过层次分析法综合评价,R1种质在鲜食产品开发维度获得最高评分(8.860 2),而R6是盆栽型的最佳种质,获得9.673 8的综合评价值,成为园艺栽培优选材料。通过综合评估,筛选出了适于石斛药材生产的最佳目标品种,为新优种质资源繁育与栽培奠定基础。

    2025年03期 v.47;No.203 251-2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2K]
    [下载次数:3 ]
  • 基于SSR和ISSR标记的鱼腥草遗传多样性分析

    肖文韬;王彬;杨赛;董先婷;刘燕利;鄢姗;吴方华;严守雷;刁英;胡中立;

    鱼腥草作为一种重要的药食同源植物,其种质资源丰富,但近五年来关于其遗传多样性的系统性研究较为匮乏,尤其是利用SSR分子标记的研究相对不足,这限制了鱼腥草品种改良和资源保护工作的进展。为解决这一问题,采用SSR和ISSR两种分子标记,对中国8个省级行政区10个地理居群的140份鱼腥草样本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SSR标记的多态性位点比例为94.20%,ISSR标记为93.20%,表明鱼腥草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遗传分化与基因流表明,鱼腥草的遗传变异主要存在于居群间,遗传分化系数分别为0.950 8和0.890 3,基因流较低,表明地理隔离可能是导致遗传分化的主要原因。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部分居群(如四川绵阳和成都、广东茂名和贵州六枝)表现出较近的遗传距离,而其他居群的遗传距离与地理位置的关联性不明显。研究结果为鱼腥草的种质资源保护、育种提供了参考。

    2025年03期 v.47;No.203 259-2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4K]
    [下载次数:3 ]
  • 鄂州梁子湖区鱼腥草种质资源引种综合评价

    董先婷;王彬;杨赛;肖文韬;刘燕利;鄢姗;吴方华;严守雷;刁英;胡中立;

    从云南、贵州、四川、湖南等地收集到5种野生种质,以湖北省当阳市的鱼腥草品种长坂坡1号为对照(CK),引种到鄂州梁子湖区,通过对地上部和地下茎的株高、茎粗、分枝数、叶片长与叶片宽、叶柄长、花序长、花柄长、花苞数、产量、节间数与节间长等12个主要农艺和产量性状,以及含水量、维生素C、游离氨基酸、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粗脂肪、绿原酸、黄酮等8个品质指标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地理种源显著影响鱼腥草农艺、产量性状及功能成分积累,其中贵州遵义鱼腥草在产量、株高、分蘖数、茎粗、叶片形态、花序形态等生长指标及地上部含水量、游离氨基酸、粗脂肪等品质指标上均为优异,其中地上部产量达5.24 kg/m2,显著高于对照,增幅达60.7%,游离氨基酸酸含量达4.321 mg/g,增幅达102.3%;云南昭通地上部在各营养品质性状表现均显著优于其他产区的资源,其可溶性糖含量达9.089 mg/g,为对照的2.27倍;而四川广汉地下茎药用品质更佳,其黄酮含量达7.744 mg/g,为对照的2.27倍;相关性分析显示,株高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r=0.82),叶长与叶宽呈极显著正相关(r=0.99);地上部含水量与游离氨基酸、可溶性糖呈显著正相关(r=0.82),地下茎粗脂肪与黄酮呈极显著正相关(r=0.95)。本研究明确了全国6个典型鱼腥草种植地区的种质资源在鄂州梁子湖区种植的农艺、产量、品质性状的差异,可为江汉平原地区鱼腥草种质引种与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2025年03期 v.47;No.203 270-2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3K]
    [下载次数:1 ]
  • 影响积雪草分株繁殖因素的分析研究

    张坤;万凌云;黄宝优;冀晓雯;韦树根;潘丽梅;谭桂玉;

    分株繁殖是积雪草最主要的繁育方式。提高分株繁殖效率,满足市场对积雪草的需求,研究影响积雪草分株繁殖的因素十分必要。用不同配比(蛭石∶营养土)的种植基质繁育积雪草分株苗,测定形态、生理活性物质含量变化,同时利用石蜡切片技术观察不同发育时期匍匐茎节结构,比较内因(茎结)和外因(种植基质)对积雪草分株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蛭石、营养土的比例为1∶2时,积雪草地上部生长最为旺盛,根系生长较好,积雪草叶片的含水量、叶绿素、蛋白、可溶性糖、淀粉含量以及药效物质积雪草酸和羟基积雪草酸的含量不低于其他配方基质。石蜡切片及显微观察证明,积雪草匍匐茎节的结构较为保守,不同发育时期匍匐茎节均有繁殖的潜力。结果表明,基质条件对积雪草分株繁殖的影响高于匍匐茎节,为积雪草高质量栽培提供基础。

    2025年03期 v.47;No.203 280-2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3K]
    [下载次数:1 ]
  • 黄精种质资源根状茎表型及显微结构分析

    袁帅;杨赛;成宏;张静;周昌龙;王洲羿;李佳;刁英;胡中立;

    根状茎表型及显微结构是根状茎类中药材鉴定的重要依据。本研究对29份不同产地的药用黄精种质资源开展根状茎表型性状及显微特征观察。结果表明,不同产地黄精表型性状特征存在较大差异,其中鲜重的变异系数最大(77.95%),色度变异系数最小(8.78%)。在遗传多样性分析中,芽头直径的遗传多样性指数最高(2.064 6)。主成分分析与产量相关性状指标具有较高的载荷率(分别为0.879、0.727、0.857、0.838、0.732)。根状茎表型聚类分析结果将黄精种质资源分为3个类别。此外,所选品种的显微结构维管束和黏液细胞相关特征也均存在差异。综上所述,不同产地黄精在表型性状特征和显微结构特征上均存在较大差异,为黄精种质资源的筛选与评价、品种鉴别提供理论依据。

    2025年03期 v.47;No.203 287-2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4K]
    [下载次数:3 ]
  • 明代海南地产药材资源研究

    杨俊斌;张海防;刘洋洋;吴振宁;唐菲;

    通过对明代海南地方志及相关文献的系统分析,采用文献分析法和历史比较法,梳理了海南本草文化的形成过程及其历史价值,探讨了海南地产药材资源的种类、分布特征、开发利用方式及其贸易交流的历史演变。研究发现,明代海南药材资源极为丰富,共记载114种,以草部和木部药材为主,显示出本地资源开发的深度和广度。海南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和生活经验中积累了丰富的草药知识,形成了独特的本草文化。这种文化不仅体现在草药的医疗应用上,还通过食疗传统、节序民俗等融入日常生活中,展现了海南本草文化的多样性与实用性。此外,随着明代海上贸易的兴盛,海南药材与内地及海外的交流日益频繁,促进了资源的开发和文化交融,为现代药材资源的开发、保护与研究提供历史借鉴和理论支持。

    2025年03期 v.47;No.203 296-3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6K]
    [下载次数:0 ]
  • 辽宁省彰武县药用植物调查研究

    杨正书;李旭;孙文松;刘倩;汪岐禹;

    基于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项目,调查、评价和分析辽宁省阜新市彰武县药用植物资源现状,为合理利用当地药用植物资源提供数据支撑。采取样地、样线、市场和栽培等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开展彰武县境内药用植物资源普查,整理该区重点药用植物的种类、分布、功效和蕴藏量等数据并进行综合评价与分析。结果表明,共调查到野生及栽培植物78科238属426种。单种科和寡种科最多,均占总科数38.16%;具有药用价值的植物360种,全草类且具有清热功效的药用植物数量占最大比重,野生重点药用植物86种,被蒙药收录65种。彰武县药用植物资源丰富,多样性程度较高,但其蕴藏量逐年减少,所以要加大植物保护工作力度,加大引种驯化、生态栽培等技术研究,科学合理地开发和利用药用植物资源。

    2025年03期 v.47;No.203 303-3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0K]
    [下载次数:1 ]

评述与简报

  • 海南习用药材胶果木质量标准研究

    杨俊斌;庄重;张海防;冯剑;刘洋洋;

    因海南习用药材胶果木的质量标准尚未明确,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年版质量检定基本原则为指导,采用性状观察法、显微观察法、薄层色谱法、烘干法、总灰分测定法、水溶性热浸法、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分别研究胶果木的性状和显微结构特征、薄层色谱鉴别、水分、总灰分、水溶性浸出物以及总黄酮含量。明确了胶果木的性状和显微结构特征;建立了其薄层鉴别方法;拟规定胶果木药材水分不得超过15.0%,总灰分不得超过17.0%,水溶性浸出物含量不得少于10.0%,总黄酮含量不得少于0.9%。初步确定海南习用药材胶果木质量标准,为胶果木进一步质量控制和药用开发提供参考。

    2025年03期 v.47;No.203 311-3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1K]
    [下载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